南开大学核知识系列科普讲座之一:“核能与核安全”
发布时间:2011-03-08 浏览次数:1874
 

  

南开大学核知识系列科普讲座之一

  

 核能与核安全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网  
 

             (转自南开大学新闻网)一场校园内常见的科普讲座,却吸引了众多学子,3月18日,南开大学伯苓楼报告厅就出现了气氛热烈的一幕。由于近日日本大地震、海啸引发的核泄漏危机,引得民众内心不安,甚至恐慌,南开大学的院士和专家们为学子开论坛“授课”,细谈“核话题”。

  由南开大学科学技术协会、校团委、校宣传部主办的“核能与核安全”、“核辐射离我们有多远”主题讲座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申泮文、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正名、在核反应堆从事多年研究工作的物理学教授蔡崇海,陆续登上讲台为学子举办科普讲座。

过分恐慌无必要

  作为第一讲的嘉宾,南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正名说,这场通过大气传播的核污染危机,一旦控制不力,将会是一场超越国界、无法估计的大灾难,所以我们有必要去关注、了解,早作预防。“据我了解,依靠现代医药科技,世界各国已经研发出有效药物,用于抗辐射以及帮助受辐射人群进行救治。”李正名说。

  与此同时,专家也强调,过分恐慌也是十分没有必要的。“就目前的风向来说,东南风并没有把日本的核污染吹向我们。”李正名告诉记者,一般来讲,我们生活中的辐射也“无处不在”,我们的家用电器诸如电视、电冰箱、空调、微波炉、吸尘器、电脑等,也都存在少量的核辐射。

  作为南开大学科协主席,负责组织这次活动的李正名先生说,学子们乃至普通市民,多了解一些与核能源、核污染相关的知识,都是非常必要的。更应做到科学预防,保持镇定,现今阶段可以通过适当佩戴口罩、勤换洗衣服、保持自身清洁等方式,进行预防。

灾难让核资源变“鸡肋”?

  “这正是我们迫切想要了解的知识和信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南开大学政治学学专业本科生聂际慈听说学校要给大家开办这方面的讲座,非常兴奋。

  学校科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尤其是许多非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更迫切地去了解与日本核泄漏有关的信息。

  既然核泄漏如此危险,人类可否弃之不用?不少同学提出了自己关心的话题。

  在核反应堆从事过多年研究工作的南开大学教授蔡崇海,在给学子讲述“核能与核安全”的话题时说,如果从上世纪80年代前后算起,人类从地球开发的石油大约是600亿吨,以这样的速度开采,剩下的石油还能保证人类使用44年。天然气也只能持续开采56年,煤炭资源也会在100年之内消耗殆尽。“因此,人类不得不向大自然索取新的能源。水电、风能、太阳能、核能都势必需要开发利用。”他说。

新闻链接:

  核电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问世以来,目前已取得长足的发展。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截至2005年9月底,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有443座,分布在31个国家或地区,年发电量占世界总量的16%;另外,正在建造的核电机组25座。目前,核电主要分布在北美(美国、加拿大)、东亚(日本、韩国)和欧洲(法国、英国、俄罗斯、德国)等,这8个国家的反应堆数量占全世界总和的74%。反应堆拥有量排名前三位的美国、法国、日本的反应堆总和占全世界的49.4%。